10 月 17 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吴原元教授做客燕山大学“燕山大讲堂”暨“周末专家河北行”,以“探究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海外中国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几个问题”为主题,深度解析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路径,为外语学科转型与国别区域研究提供学术引领。讲座由外国语学院主办,燕山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承办,讲座由中心主任孟庆波主持。

讲座现场
副院长付继林在欢迎致辞中指出,在中国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已成为外语人的重要使命。外语学科既要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语言人才,更要打造能参与全球治理、促进文明互鉴的复合型智库人才。吴原元教授的海外中国学研究成果,既为理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现路径,也为外语学科对接国家战略、参与国际话语体系构建带来深刻启示。他希望参会老师和研究生同学能珍惜与专家交流的机会,在海外中国学学术史的梳理回望和前瞻中,共同探讨中国方案如何走近世界,影响世界,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伟大学术实践中注入燕大力量。

副院长付继林致辞
讲座中,吴原元教授围绕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系列核心议题展开系统阐释。他从“中国学的概念之辨”“域外中国学研究的价值意义”与“世界中国学的中国主体性”三大维度,梳理了海外中国学的发展脉络、研究范式与理论对话,深入剖析中国学术在全球语境下的话语模式与主体性建构路径。他强调,中国学界一方面要尊重“他者”视角,另一方面要强化“主体性知识”建构,推动从“解释中国”到“中国解释”的话语转型,呼吁中国学界积极参与全球学术对话,推动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走向世界,全面阐释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我们既要在世界研究中国,也要在中国研究世界。”他提出,构建兼具全球视野与中国底色的“新世界中国学”,既是中国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吴原元教授作讲座
互动环节,师生们就“中国学的学科边界”、“海外汉学与中国学的辨析”等问题踊跃提问。吴教授指出,外语人凭借跨文化沟通优势,应在翻译、传播、研究等环节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中国学术既“走出去”更“走进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吴原元教授的讲座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只有立足中国文化根基,兼具世界眼光,才能在国际学术舞台掌握话语权,让世界不仅听到中国声音,更能理解中国智慧。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