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16日,“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国际汉学》创刊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2025年年会”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国际汉学》编辑部承办,200位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孟庆波受邀赴会,并在大会当选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

本次会议适逢《国际汉学》创刊三十周年,以“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为主题,立足人工智能重塑跨文化交流、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时代节点,为国际汉学与世界中国学研究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际汉学》主编赵刚在致辞中指出,《国际汉学》是国内最早创刊的汉学研究期刊之一,三十年来该刊见证和参与推动了中国学术的国际化进程,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对话的平台。
学术大会分为主旨发言和平行论坛两部分。《国际汉学》前任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海外汉学研究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北京大学欧阳哲生教授,中山大学梅谦立(Thierry Meynard)教授、印度国际大学阿维杰特·班纳吉(Avijit Banerjee)教授等做大会主旨发言。大会共设置14组平行论坛,涉及“中国海外汉学研究学术史上的《国际汉学》”“文明互鉴与世界中国学研究的性质与方法”“海外中国学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等多项议题。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庆波教授参加“国别汉学史研究路径与话语模式”第3平行论坛、与山东大学李建刚教授共同担纲评议人,并做了题为《世界的中国知识史纲:西方汉学目录学》的学术报告。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换届大会与此次会议同步召开,选举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教授为第三届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顾钧教授等16人为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唐磊研究员等29人为理事。第三届理事会确定2026年年会由南京理工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