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介绍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创办于2013年,是面向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的大型公益赛事。大赛以引领教学发展、创新教学理念、交流教学方法为宗旨,以专业水准、规范流程、科学评价为原则,以多语种、多层次、多模式为特色,在全国高校外语教育领域广受认可,被连续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每赛季都根据国家人才需求与高校外语教育改革发展,广泛征集意见,确定赛题赛制,力求回应时代命题、服务国家战略、担当教育使命,为全国高校外语教师搭建交流新思想、新理念与新方法的学习平台,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二、大赛赛题
教材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与科学使用是确保教学效果与育人成效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外语教材形态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元,为外语教育提供了更多创新空间。外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数字素养,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育人成效。
2023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积极响应外语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在汇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将赛题定为外语教材的有效使用:数字赋能,创新育人。通过本赛题,大赛旨在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有效使用教材,落实育人目标。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外语人才支撑。
2、实现数字赋能,提升教学效果。鼓励教师了解新技术、探索新方法,有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合理设计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与评价结合的教学流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促进团队协作,推动共享共建。支持教师结成协作团队,凝智聚力、合作攻关,共同探索数字化时代外语教学创新,打造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秀、教学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三、大赛组织
主办方聘请专家组建组委会,负责拟定大赛章程及进行比赛指导。大赛日常工作由组委会秘书处承担。
四、大赛要求及流程
本科英语组设置大学英语组、英语类专业组和“理解当代中国”组。
为深入推进“三进”工作,推动“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本年度大赛特别增设“理解当代中国”组,大学英语和英语类专业教师均可报名参加。
大赛要求教师以团队形式参赛,每组教师团队最少由3名教师构成,最多不超过5名,鼓励教师交流探讨、协作创新。大赛不再接受历年全国总决赛原班团队参赛。
大学英语组、英语类专业组参赛教师团队以外研社出版的高等英语教材为教学材料(教材信息详见高等英语教学网“图书产品”网页:https://heep.unipus.cn/product/)进行教学设计。“理解当代中国”组参赛教师团队以外研社出版的“理解当代中国”英语系列教材为教学材料(教材信息详见专题网页:https://heep.unipus.cn/special/special20220817/index.html)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比赛要求及流程如下:
初赛
1、参赛方式
院校选拔赛,各院校选拔推荐1组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参加大学英语组或“理解当代中国”组比赛,选拔推荐1组英语类专业教师团队参加英语类专业组或“理解当代中国”组比赛,进入全国复赛。请欲参赛的学生于5月10日下午下班前将参赛材料发至教务科邮箱wyjwk@ysu.edu.cn.
*注:一所院校仅能推荐大学英语和英语类专业各1组教师团队报名全国复赛,如超出数量,将会被取消参赛资格。
2、参赛材料
参赛教师团队须结合大赛主题,共同设计、制作以下参赛材料:
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团队以附件一为模板,提交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参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及该单元内拟展示的1个完整课时的教学设计;
展示录像:
第一部分:由团队负责人阐述该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体现如何有效应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如何通过数字赋能教学,提升育人成效(3分钟,语言为英语);
第二部分:由除团队负责人之外的任一名教师就该课时进行真实课堂教学,展示有效使用教材、有机融合数字化资源与平台的教学育人过程(40-45分钟,语言为英语)。
*展示录像两部分拼为一个视频文件,但各部分内不允许有剪辑、拼凑痕迹。
3、评分标准
各院校请根据以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评分教学设计方案(70%)
1)教学目标(20%)
体现立德树人根本理念,实现语言目标与育人目标的融合;
反映国家、院校与学生需求,注重学生未来发展,体现院校培养特色;
表述精准,条理清晰。
2)教学过程(30%)
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教学内容准确,无知识性、逻辑性错误;
合理选取、整合、运用教材内容,使教学设计符合学情与教学规律,服务教学目标实现;
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有机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通过清晰的流程、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启发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合作、探究与创新。
3)教学评价(10%)
体现培养特色,能有效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包含显性与隐性维度,体现对语言目标和育人目标的综合考查;
方式多元,多途径收集信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导向清晰,标准明确,能够对学生起到启迪、引导和督促作用。
4)数字应用(10%)
将教材使用和数字化资源与平台应用相结合,服务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切实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
运用数字化测评手段或工具,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展示录像(30%)
录像中须展现师生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有效使用;
录像中须展现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与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活动和内容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有效服务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与教学设计高度契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教学组织紧凑流畅,逻辑清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能发挥“脚手架”作用;
教学互动性强,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高;
教态得体,亲切自然,语言规范、清晰,富有感染力。
外国语学院
2023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