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下午,燕山大学手语语言及应用研究中心的师生们在刘鸿宇教授的带领下,怀着对残疾人群体的敬意与关爱,前往秦皇岛山海关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参观走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与残疾人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师生们走进了手工艺品展示室。这里宛如一个充满创意与温暖的艺术天地,墙上悬挂着精美的手工编织件、香囊、手包,玻璃柜中陈列着手工拖鞋、布老虎、布老虎枕等。这些手工艺品均由残疾人手工制作而成,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心血。研究中心在走访中了解到,许多残障人士通过参与文化创意活动,如编织手链、制作小手工艺品等,不仅成功融入社会,还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才华。这些经历帮助他们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与社会认可。

随后,师生们来到了张旭亮老人的无声竹艺工作室。张旭亮老人是一位聋人艺术家,他的竹艺作品摆满了整个屋子。这些作品生动还原了山海关古城建筑,其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城楼与城墙之间的部件可以拆卸,楼门被设计成灵活推拉的样式,甚至连城墙上的花纹都是张旭亮老人巧妙设计而成。尽管语言不通,但张旭亮老人通过精湛的竹艺作品与师生们进行了一场无声的交流。他向大家展示了作品的细节,并用手语和表情讲述创作过程中的挑战与克服的困难,传达了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师生们被老人的专注与热情深深感染,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同时也对手语作为沟通桥梁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次走访活动为燕山大学手语语言及应用研究中心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实地研究和学习机会,使他们对残疾人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研究中心与残疾人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燕山大学手语语言及应用研究中心始终秉持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致力于通过手语这一特殊语言,打破沟通障碍,为残疾人群体发声,推动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重视。未来,研究中心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服务残疾人群体,提高公众对残疾人权益的认识,倡导社会对残疾人的包容与支持,为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谐、包容的社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