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第六届海外汉学研究中青年学者工作坊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日本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燕山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协办。

工作坊以“区域国别视域与汉学全球化叙事”为主题。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刘颖教授现场致辞,日本名古屋大学坂部晶子教授通过视频表达对会议的期待与支持。上午主旨发言由燕山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庆波主持。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以“汉学板块的移动及其当代性问题”为题,指出全球化下汉学跨地域、跨学科新趋势;北京外国语大学顾钧教授聚焦《二十四孝》的最早英译文,从翻译动机、策略及文化传播效果展开分析;山东大学任增强教授以《雄拳拆法》为例,分享清代武术拳谱以及汉籍的西传与接受研究;孟庆波以“区域国别研究的资源差异与多向度发展”为题,强调高校研究资源与路径差异,呼吁探索多元方向。下午主旨发言由中国传媒大学祝力新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学》编辑叶枝梅从中美学术交流的背景,以学术史视角解析哈佛燕京学社中国学研究路径;华东师范大学蒋向艳教授通过程抱一“比兴”观,阐释中国传统诗学概念的海外创新应用;南京理工大学刘丽秋副教授以《东方学院学报》为例,梳理俄罗斯远东中国学的渊源传承和范式转型;燕山大学王春芸以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对楚汉之争的改编重构为切入点,揭示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史记》叙事;中国传媒大学祝力新副教授围绕“费诺罗萨汉字论与美国诗坛”,以庞德等人为具体案例,梳理费诺罗萨理论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此次工作坊高效务实,与会学者充分探讨交流,有力推动了海外汉学的研究发展。
海外汉学年研究中青年学者工作坊采取全国者高校轮值办会的模式,参会人数一般控制在20人以内,保障了工作坊的交流效度。截至目前,工作坊已举办六届:2018年首届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启动,为工作坊奠定学术基调;2019年第二届移师中国矿业大学,进一步扩大领域影响力;2021年第三届走进温州大学,聚焦汉学与文学研究的互动与关联;2023年第四届与江苏科技大学合作,论证汉学研究与汉学翻译的辩证关系;2024年第五届落地长沙大学,探讨汉学与外语学科的组合优化;2025年7月在南京理工大学加场“海外汉学及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探讨汉学研究与区域国别学的搭界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