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教师系列报道(四)——让外语课堂充满“中国味”

    2021年12月20日 10:07 点击量:[]

    曲炎,女,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承担《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外语AI》、《外语AII》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突出,课程评教多次获得优秀,广受学生好评。在2021年11月举办的外国语学院第四届课程思政比赛中,曲炎老师获得一等奖,并在燕山大学第四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同时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指导教师一等奖。日常教学中,她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探索将知识、能力、价值引领有机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的有效路径。

    依托团队力量,发挥个人优势

    自2018年来校工作以来,曲炎老师加入了大学英语二系的跨文化交际团队,跟随团队一起参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该课程被评为2021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也多次在省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时,曲炎老师和所在团队将课程的育人目标着力于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身份认同,建立文化自信。在选取课程思政元素时,坚持选择契合度高、时效性强的素材,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时代主题教育、时代精神、时事热点等方面的素材与课程内容的八大主题有机结合,努力提升课程的知识性、思想性、思辨性和实践性。

    在与团队一同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过程中,曲炎老师迅速成长,同时她也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更好地服务于团队和课程建设。2020年她申请开设的通识选修课《中英文化对比》围绕服饰、饮食、节庆、医疗等贴近生活的主题,以英语为授课语言,对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进行介绍和对比分析,并将她自身多年的跨文化实践经验与思考融入到课堂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以开阔、理性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这门课注重应用与探究,是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补充,它使以《跨文化交际》为核心的文化课程群建设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将国家意识引入外语课堂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外语课堂是中西文化碰撞的实践场所。在课程思政的指引下,外语教学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人文情怀、道德品格与责任担当。因此,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曲炎老师注重将国家意识引入课堂中来,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国情与世界形势,理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愿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例如在讲解文化感知中的“刻板印象”这个概念时,曲老师以西方世界对中国人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刻板认知作为实例,使学生意识到打破西方刻板认知的必要性,肩负起文化传播的时代使命,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曲炎老师认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打造有情、有义、有温度的课堂,才能实现如盐在水的育人效果。作为外语教师,经常接触各种形式的西方舆论宣传,更需要坚定政治立场,明辨是非曲直,关注时政热点,才能抓住新奇、准确的思政素材,并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最好的育人效果莫过于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当老师对国家充满热爱,对文化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正能量,必然会营造出有温度的育人氛围,影响着学生。因此课程思政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责任,课程思政是时代的要求。曲炎老师将继续把育人放在教学的首位,让外语课堂充满 “中国味”,让学生爱上有目标、有温度、有味道的外语学习。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五)——课程门门有思政,润物还需细无声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举办“品读经典,锤炼党性”读书分享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