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试行)(2016年7月)

    2020年03月27日 

    燕山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冀政发【2016】22号)精神,推进我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按照“统筹规 划,分层建设;扶优扶强,目标一流;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建设 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充分调动 和发挥学院及学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国 际合作,逐步将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或国内一流学科,将燕山大学建设成为一流大学。

    二、建设范围和目标

    我校“双一流”建设五年一个周期,2016-2020年为第一个建设周期。建设范围包括所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实施分层建设,分 为“重点建设学科”和“扶持发展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涵盖所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扶持发展学科涵盖其他所有硕士学位授权点。每个学科 所属层次,在一个建设周期内相对稳定,一个建设期满,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一)重点建设学科

    第一个建设周期内,重点建设学科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建设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重中之重”学科;第二层次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5个“重点提升”学科;第三层次建设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软件工程、力学、物理学6个“重点培育”学科。

    (二)扶持发展学科

    所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点纳入扶持发展学科进行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力争若干学科增列博士学位授权点,部分学科达到国内或省内一流学科水平。

    ——到2020年,第一层次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第二层次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学科水平,第三层次学科建成省内一流学科。学校整体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常态支持行列。

    ——到2030年,第一层次学科稳步提升在世界一流学科中的位次,第二层次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第三层次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学科水平,学校整体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

    ——到本世纪中叶,第一层次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层次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第三层次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前列,学校整体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三、建设任务

    (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能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 科学家、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立宽松开放的政策机制,创新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资源分配机制,向二级学院放权,为人才松绑, 提供促进人才快速成长的制度保障。在人才引进方面,着力引进国内 外顶尖学者,集聚世界优秀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遵循教师成长发 展规律,营造团队协作氛围,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 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 展能力。

    (二)加强创新创业引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全力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加强基于OBE 的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大幅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简明清晰的评价体系。

    (三)聚焦前沿重大课题,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以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推动加强战略性、 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 力,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与应用研究能力,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 至领跑者,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作出贡献。

    (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面向行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深化产教融合,将“双一流”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学校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学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的快车道。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推动重

    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学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办学地位

    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学校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增强对外籍优秀教师和优质留学生的吸引力。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抓住机遇,积极开展沿线国家文化、语言和商贸方面的研究,拓展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扩大学校的国际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加速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六)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培养严谨教风学风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弘扬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燕大精神,坚持燕大精神自信和工程自信。引导教师潜心教书、用心育人、全心治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奋修德、明辨笃实,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

    四、建设措施

    (一)制定学科发展规划

    学校每个一级学科每五年编制一次发展规划。第一个建设周期,根据《燕山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2016-2020年学科发展规划。分析学校学科现状,明确建设目标,确定建设任务与建设措施。

    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在保持我校学科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

    经济建设主战场,精心谋划学科发展方向,鼓励交叉融合,培育新的 学科增长点。

    (二)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根据《燕山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暂行规定》(修订)(燕大校字[2016]97 号)等人才队伍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加快引进与培养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特别是要注重引进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拔 尖人才。人才引进要依照学科发展规划,重“质”保“量”,加大人 才引进体量,优化学缘结构。引进人才的研究方向要与学科发展规划中的学科发展方向相符,并且能够归属于某一科研团队。

    理工类学科人才引进经费占学科建设总经费的比例不低于30%,人文社科类学科人才引进经费占学科建设总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5%,上不封顶。全校所有人才引进经费从各学科建设经费中提取,由人事处统 筹使用。原则上各学科人才引进使用各自的学科经费,但为了鼓励学 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重点人才的引进,当本学科经费不足时,学校可统筹分配其他学科人才引进剩余经费。

    (三)建设高水平公共科研平台

    围绕学科发展规划中的学科研究方向,搭建公共科研平台。公共 科研平台建设应瞄准学科国际前沿,综合集成,优化配置,逐步培育 建设新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鼓励学院间、学科间协 同合作,建立交叉融合、资源共享的公共科研平台。公共科研平台建 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通过改造扩容,提升房屋使用率。公 共科研平台设备采购和资金需求计划纳入学科发展规划范畴,按照轻 重缓急分年度分层次规划。

    理工类学科公共科研平台建设经费占学科建设总经费的30%左右, 人文社科类学科公共科研平台建设经费占学科建设总经费的15%左右。

    此项工作学院和学科负主体责任,拥有决策权和经费调配权,研究生 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处、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计划财务 处等配合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四)鼓励以团队形式开展科学研究

    围绕学科发展规划中的学科研究方向,鼓励各学科组建高质量科研团队。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引导和培育团队合作模式,培育和产出 重大科研成果。在团队组建、考核、经费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团队组建实行遴选-审核制,在合作基础、团队规模、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和建设任务等方面明确标准,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实施 动态管理。

    团队建设经费占学科建设总经费的20%左右。各学院制定团队建设和管理办法,负责团队的遴选、建设、考核管理等工作。

    (五)深化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

    以教学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和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运用OBE、CDIO等先进教育理念,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建立校内评估体系,强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认证导向,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卓越计划”,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理工类学科本科教学经费占学科建设总经费的10%左右,人文社科类学科本科教学经费占学科建设总经费的30%左右。此项工作学院与学科负主体责任,教务处做好宏观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

    (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强化研究生指导教师责任意识,加强导师培训。资助和奖励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科竞

    赛。健全内外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加强过

    程管理,严把培养出口关。

    理工类学科研究生教育经费占学科建设总经费的5%左右,人文社科类学科研究生教育经费占学科建设总经费的15%左右。此项工作学院与学科负主体责任,研究生院做好宏观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

    (七)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着力实施世界一流学科合作伙伴计划,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的长期、稳定、实质性合作,聘请国外优秀学者到校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支持主办或承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努力扩大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资助研究生在学期间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与素质。鼓励和支持教师在高水平国际学术或行业组织任职,担任国际期刊编委。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赴境外访学,开展学术交流,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争取并承担国际框架和国际组织的科研项目。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教师海外经历人数比例和研究生在学期间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人数比例,鼓励学生毕业后赴境外深造,营造浓厚的国际化办学氛围。

    按照“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理念,积极探索与沿线国家大学合作申办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等多种形式的多边“区域联盟合作”。

    国际合作与交流占学科建设总经费的5%左右。此项工作学院与学科负主体责任,国际合作处做好规划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

    (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有效力量。启动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资助实验室成果转化成应用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重点行业企业共建,打造技术转移高效平台,

    将优势学科与优势产业捆绑。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研组织 方式,提高校内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益。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相结合,支持学生创业团队转化学校专利成果。

    (九)完善公共文献数据服务体系

    按照集中投入、统一管理、开放公用的原则,着力构建安全、共 享、高速、实用的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购买教学、科研所需大型重 要数据库,构建优质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从 “双一流”建设经费中每年划拨200万元用于公共文献数据服务体系建设,由学校图书馆统筹使用。

    (十)加强绩效考核与动态调整

    以学科发展规划为基础,对于学科建设总体情况,人才引进、学 生培养、团队建设、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实 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动态调整学科建设经费分配额度,并将学院的“双一流”建设情况纳入校院两级管理考评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主管学科建设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为成员的“燕山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研究生院院长担任,办公室成员由研究生院、计划财务处、科学技术研究院、人事处、教务处、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国际合作处、招生就业处、社会科学处、学生工作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图书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相关学院院长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建设方案的审核批准,经费分配方案,重大变更的审批以及重要事项的决策等。办公室主要负责建设方案的论证、落实,以及各项具体政策的制定、协调、推进与执行等工作。

    (二)经费保障

    学校统筹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河北省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经费等资金,合并支持我校“双一流”建设方 案的实施。按照“分层建设、扶优扶强、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原 则,总经费除人才引进、公共文献数据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以外,其余 经费分年度划拨到学院和学科,由学院规划使用。

    (三)制度保障

    各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依据本方案,围绕人才引进、团队建设、学生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制定政策。改革现有人事和资源分配体制,从资金划分,招生数量,职称评定,岗位晋级,编制设置等方面完善配套规章制度。

    六、其 他

    本方案未尽事宜由燕山大学“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本方案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