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高校教学工作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根据学校教务处和外国语学院线上教学工作部署,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教师很快投入到疫情防控时期教学准备工作中,在开学前两周时间里调整教学安排,为学生制定了特殊的在家学习计划,并积极学习教授网络课程所需要的技术,以应对特殊时期对于教学的特殊要求。
侯羽老师篇
为保证疫情期间教学正常进行,侯羽老师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采用超星学习通建速课。由于包括中国慕课在内的各在线课程平台提供的课程中均无《应用文翻译》这门课,侯老师决定利用超星学习通自己建速课。他在1周时间内加班加点完成了前3周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上传了录制的讲解音频、逐页扫描的教材电子版和课外辅助材料,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收听。此外,侯老师还提前布置作业并完成评阅。按照课程原定教学计划,他每周第一次课结束会布置翻译作业,第二次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和给予点评。错峰上课安排将导致学生每周两次课之间只有短短1天时间完成作业。为应对这一上课时间调整,他在第一次课前就布置第一次翻译作业,并完成2个班共计96篇译文的评阅工作。这样做既能确保学生每周都有足够时间完成作业,又有助于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和课堂讨论质量,活跃课堂互动氛围。
张志云老师篇
《基础笔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取项目式教学,需要及时甚至实时对翻译作业和翻译项目进行监控和反馈。接到线上教学通知后,张志云老师对实施方案进行了相应调整,将翻译技能模块集中在网课期,并选择辅助性网课供学生课前自学;翻译项目采用YiCat进行远程协作,并将需要学生汇报进度和成果的课程尽量后移;线上教学先由学生在试译宝完成课堂翻译实践,再由教师直播反馈和梳理;翻译作业点评采用试译宝的批量点评功能,以便及时了解全班翻译错误分布情况。同时,他采用腾讯课堂直播形式上课,以便学生课后观看课程回放。
周婕老师篇
周婕老师根据学生需求调整了课程内容,在讲授语言知识点的同时穿插了多样化的互动内容。她认为,学生除了知识也需要乐趣,除了练习也需要认可。在前两周不断摸索和磨合后,她和学生们配合逐渐默契,远隔千里的学生们明白什么时候回应她,而她也给予了学生更多鼓励,使他们在点滴课堂表达中不断进步。
李洁老师篇
为了达到最佳网课效果,李洁老师前后尝试了学习通录制速课、EV录屏录课、钉钉课堂直播、QQ群课堂和屏幕分享、企业微信版直播、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经过多番比较与斟酌,她最终选择了以学习通为学习平台,以腾讯课堂为直播工具,并辅以QQ群交流。第一次上课过程中她感到有些许不适应,因为虽然照样可以要求同学发言和讨论,但却无法实现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和言语互动。她感觉就好像是一记重拳打在了一团棉花上,使不出劲儿来。为应对这一不适,她在接下来上课过程中不断总结心得体会和认真回应学生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摸索出一套独特的上课方法和模式,操作学习平台和直播软件也愈加熟练。此外,她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希望能有助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她相信通过自身不断创新学习和探索研究,网上教学的效果定会越来越好。
赵觅老师篇
接到在线教学通知后,赵觅老师立即开始熟悉各平台操作和建课,并主动联系学生开展课前互动演练。经过了解和反复对比各种教学平台,她决定采用“钉钉”软件进行在线直播教学。同时,她利用超星学习通将各章节视频、PPT等相关学习资料上传,方便大家随时查阅。此外,她还同步开展线上学习、签到、答疑、讨论、测试,以便学生能够高效完成课程学习。赵觅老师每次下课前都会问学生们是否听懂了当天的内容,并让听懂的学生们回复“1”。每当看到互动面板上一个接一个的“1”时,她就无比开心,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她认为网络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疫情虽仍在继续,但却无法阻止翻译专业师生共同努力和前进的脚步,无法阻隔知识和温暖在无限的网络空间里传播。虽然老师和同学们无法在真实的课堂上相聚,但每天在网络上彼此守候使大家逐渐形成了默契。学校和学院教学工作每天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坚定了大家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必胜的信心。